精彩开幕 盖世汽车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发布时间:2025-01-08字号:大中小 来源:BB平台德甲狼堡合作伙伴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持续攀升,电驱动产业与新能源领域的协同增长显著,正逐步展现出万亿级市场的广阔前景。本次大会以“成本效率,双轮驱动”为主题,聚焦于电驱动总成及先进控制技术、高压零部件及测试、高效热管理及冷却技术、高压功率模块、大功率充电、高压系统测试、绝缘材料、高效冷却技术等热点话题,邀请各界专家展开讨论,旨在助力行业在电驱动技术上取得更多突破。
同时,本次大会感谢安普鲁薄膜、意瑞半导体、联合汽车电子、德州仪器、斯凯孚SKF、飞锃半导体、盘毂动力、伊顿、法因图尔、易艾斯卡勒、丹尼克尔、克恩-里伯斯、斯丹麦德、昊方新能源、长光旭阳、博奇数据、舜云科技、莱索托科技、青山工业、弘能工业科技、德派装配、莱姆电子、威汰科、贝岭股份、维克多、创新优等44家生态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2014、2015年是新势力车企出现的关键时期,中国电气化转型发展也由市场驱动拉开帷幕。六年前,智能化趋势兴起,从“软件定义汽车”到座舱设计、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再到当前的“AI定义汽车”,多个领域开始交织发展。同时期,我们面临了地理政治学、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疫情的冲击。汽车产业内部也经历了技术的快速变革,人才需求、供应商选择、产品定义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技术驱动转向用户与场景驱动。
盖世汽车CEO周晓莺谈到,这样的背景下,产品技术激烈竞争,促使我们的产品力明显提升,也影响了全世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新兴与创新公司涌现,传统公司也加速转型。以欧洲企业为例,如海拉并入佛瑞亚、纬派并入舍弗勒等,反映了基于新技术重塑生产关系的趋势。
周晓莺坦言,最近与外资企业交流时,常被问及中国企业如何迅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且低成本的生产,即如何完美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这也正是出中国制造如今享誉全球,也让海外市场感到警惕的关键——我们在制造与研发领域迅速崛起,电驱动行业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短短几年间,电驱动行业已从研发创新主导迅速转变为在保持研发创新质量的基础上,同时强调成本与效率的领先。这种多层挑战下的激烈竞争,是产业现状的一个缩影。
乐道为何能重新定义家庭用车?首先,家庭用车需兼顾驾驶员与乘客的需求,核心在于确保全家出行的愉悦。这包括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以及智能化的座舱体验。同时,在续航、补能效率、驾乘感受及智能驾驶等方面,均需展现出卓越的性能。谈及家庭用车的成本,不仅限于购车费用,还涵盖补能、维修保养、时间消耗及保险等各项开支,这些也是着重考虑的“持家有道”维度。
蔚来汽车电驱&高压部门总监、机械集成与设计专家任传委谈到,针对这款定位明确、优势突出的车型,其电驱动系统的选择尤为关键。电驱动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整车和乘客创造直接的优质体验,而非仅仅作为宣传噱头。因此,在电驱动技术的研发上,我们更注重实用与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提升,设定了高电压、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以及高静谧性“五高”发目标。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简称UAES)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提供先进的、完整的汽车动力总成和车身控制管理系统解决方案。2023年,公司实现出售的收益370.88亿元,员工数超过10000人。
据联合汽车电子电力驱动业务部产品管理总监奚浩兵介绍,联合汽车电子开发了二代电桥,这款电桥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油冷方式,覆盖硅和碳化硅材料,功率密度达到3.5千瓦每千克,CLTC效率高达93%,预计明年年中首次批产。其次,推出了多合一产品,发挥极致优势。此外,即将在今年年底批产新一代充配电单元,具有极高的工艺密度,达到每升4.3千瓦左右,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同时兼顾V2L和V2V功能。还有,开发了双逆变产品,并获得了多个全球项目。双逆变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常规的混合动力DHT应用、后驱电桥+前驱辅驱+发电机的双逆变应用,以及分布式电驱应用等。
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庄朝晖介绍到,一体化集成电驱动桥MR220的技术亮点大多数表现在其独特的构型、卓越的性能以及显著的技术优势上。该电驱动桥采用轴后倾斜布置,还提供了在同平台下选择同轴方案的灵活性。在性能方面,MR220展现出系统效率高和持续功率高的特点,确保了出色的动力输出和能效表现。此外,其技术优势尤为突出,包括优化的绝缘设计,这一设计得到了多项核心专利的保障,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MR220的功能安全等级达到了ASIL D的高标准,并且在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方面,满足了CISPR25 Class3等级的严格要求,逐步提升了产品的整体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庄朝晖重点围绕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一体化智能底盘的电驱动技术创新、分布式驱动应用在滑板底盘的优势等方面展开分享。
小鹏汽车电动平台架构——扶摇2.0版本将于明年发布。今年已推出的鲲鹏架构是一个超级电动平台,即增程平台架构。两者共同构成小鹏新能源汽车架构的基础。
小鹏汽车电驱系统总监张亮表示,扶摇2.0起源于2023年6月发布的G6车型,具备三大特点:
一是超级智能,涵盖小鹏NGP智能驾驶系统、自动smartOS操作系统及智能座舱系统。
二是超级能效,主要指三电平台,包括国内首个量产的全域800V高压架构,涉及800V高压碳化硅、电驱平台及高倍率)电池包。
三是超级制造,即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国内首个搭载前后一体式铝压铸、CIB电池车身一体化,2023年已实现12000吨压铸能力,预计明年提升至16000吨,这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杭州安普鲁薄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应用专家周林轲认为,电驱动系统的防护需关注整体而非局部,特别是电控、电机及减速箱的防护等级。对于干腔电机,传统防水透气阀和透气膜即可满足需求。然而,湿腔和油冷电机因油气重,仅使用透气阀会迅速堵塞,导致内压升高,密封系统受损漏油。
目前常用方案为单向阀,但存在风险,无法完全防止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侵入,且无法处理负压情况,可能会引起电机在负压下受损。因此,单向阀并非理想方案。市场正转向滤油阀以提高防护等级,但滤油阀耐久性因油气重而下降。使用滤油棉虽可尝试解决,但油颗粒小可能绕过滤棉,降低性能。
适用于油冷电机减速箱的透气阀重点是两部分:一是滤油层,用于过滤剪切后的油气、油滴和气凝胶;二是防水透气的ePTFE膜。这两部分共同确保透气阀的有效性与耐久性。
现阶段,电驱作为隐形需求,汽车的发展怎样更好的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纯技术竞争和博弈?规模化制造和品牌溢价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全面高压化和成本控制?电机技术迭代与产线重投入之间的矛盾怎么样才能解决?关于下一个黑科技方向——电驱动系统的跨越性技术,有何新方案?
蔚来汽车电驱&高压部门总监、机械集成与设计专家任传委,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研发执行总监王健,联合汽车电子电力驱动业务部产品管理总监奚浩兵,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庄朝晖,小鹏汽车电驱系统总监张亮参与本次圆桌讨论,对以上焦点话题,碰撞出了新的洞察与方向。
对此,长安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总监刘继伟谈到,首先,从宏观背景看,全球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保持领先,引领行业发展。此外,智能网联技术也是重要的条件。中国汽车的智能网联渗透率已达66%,全球智能化水平也在快速提升。
从汽车的产品定义看,正从功能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变,客户的真实需求也从单一的出行工具扩展到第三出行空间。混动产品因应用场景多样,对能量管理和软件定义的需求更多。例如,在不同路况和极限环境下,需要发动机和电机等多种工作状态来调节,涉及的参数和维度慢慢的变多。因此,从软件定义动力的方面出发,能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据介绍,智慧新蓝鲸3.0全域动力解决方案包括了新蓝鲸发动机平台、混动电驱平台及IEM高阶智慧动力控制系统。
吉利研究院电驱系统部部长孔庆波表示,供应链格局正经历变革,OEM的角色已从原先的应用主导转变为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者。吉利已将二、三级供应商纳入主机厂共同研发体系,超越了简单的链式发展模式。
价值链的变化尤为显著,它贯穿于整个产品研究开发周期,包括前端的产品定义、后端的使用模式及智慧运营模式,这些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若前端研发定义得当,将产生更高的价值。而由于利润透明化,制造、采购及销售端的总体制造水平对价值贡献的影响相对减弱,代工和委托生产成为可行选项。
在技术革新和消费的人对产品精准需求的背景下,前端产品定义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清晰的产品定义能确定保证产品上市时高度契合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更容易打造爆款。此外,传统的产品价值链在金融服务和后市场服务处终止,但现在,新的使用模式如共享、软件付费及未来的移动出行,为价值链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价值链的延伸。
德州仪器系统专家孙晓强提到,传统热熔丝通过大电流持续作用,积累能量后被动切断输出。其优点是成本低廉、使用简便,无需外部电路触发。然而,它缺乏灵活性,无法主动配置切断策略,且在高电压系统中难以找到能承受大电流并迅速切断的热熔丝。点爆式热熔丝则通过化学材料爆炸物理切断回路。其优点是可通过外部电路动态决策切断时机,响应速度快。但成本比较高,需要外围电路配合控制。
DRV3901正是针对这类应用设计的,旨在简化电路设计。DRV3901与Benefits配合,能在一毫秒内快速切断连接。其优势包括:输出大驱动电流、快速触发保险丝切断回路、达到功能安全SOC等级、配置故障诊断和安全机制、冗余设计、SPI内部寄存器提供灵活配置选项以及相对于传统分立方案的更小体积和更快开发速度。
斯凯孚汽车电驱工程总监彭坤谈到,当前,电驱轴承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已全方位提升。首要挑战是提升转速,斯凯孚在高速球轴承领域领先,目前研发及量产项目转速普遍达两万五千转以上。其次,追求高能量密度与紧凑型设计,轻量化成为趋势。在有限尺寸内提升扭矩和功率输出,挖掘轴承潜力,是轴承供应商的共同难题。再者,NVH异响问题不容忽视。电动车及混动车辆背景噪音低,任何异响都易被察觉。轴承供应商需具备系统NVH分析能力,以控制非质量问题造成的异响。
高密封性能同样关键,斯凯孚拥有密封材料和模具开发能力,双向回流纹设计应对高速密封挑战。抗电流腐蚀也是重要议题,斯凯孚从机理研究电腐蚀,提出“一堵一输”策略,即绝缘与导电方案。降低摩擦方面,持续通过设计迭代减少轴承摩擦,为系统效率提升贡献力量。最后,智能运维(健康管家)在电驱领域具有应用价值。提前识别轴承早期损伤,按计划更换,可明显提升驾驶安全。
伊顿车辆及车辆电气化集团技术专家王经伟介绍到,Breaktor 900是一款全自触发保护器,采用成熟技术,自2018年开始开发,并于2024年实现了为4个客户的量产。它具备高负载切换能力,即使在经历20kA短路后,也能确保无触点粘连。这款设备将开关和保护功能集成于一体,采用双极设计,配备PCBA 12V系统,达到ASIL C安全等级,并具备自触发保护功能。其最大短路承担接受的能力为900V/30kA,在感抗小于20微亨的条件下运行。
Breaktor 900可由BMS触发或在没有收到信号时自我保护关闭,与密封接触器不同,它采用空气式开合方式。预计2026年的业务量将达到约260万件/年。该产品由德国波恩开发,在匈牙利生产,同时中国工厂和北美工厂也在规划中。王经伟围绕电动汽车高压架构与系统演变、伊顿Breaktor产品、伊顿其他高压配电和线路保护技术等展开详细分享。
李育宽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对电驱的需求上,要突破同质化界限,需要对消费的人的需求来做细分,特别是应将车辆类型进行区分,如营运车辆、普通私家车和高性能车辆。目前,营运车辆更看重可靠性,私家车主更关注购车和使用成本。在设计目标上,需从加速度、车辆动力学等角度考虑最高车速、爬坡能力等因素。在多元需求环境下,如何分配资源、侧重提升某项技术指标是关键,因为开发成本和周期有限。追求转速、效率和NVH等指标时,难以满足多个指标同时达到最优。
关于纯电产品的发展演变,从最初的分立结构到独立三合一结构,再到集成化三合一,未来可能发展为多合一。由于构型多元化,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多种产品构型。其中,多合一构型可能更适用于低成本的A级车,而分布式构型则更可能应用于高端性能车和注重驾驶体验的动力与操控性产品上。
2024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电驱搭载量预测1150万套,三合一及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搭载量有望达到850万套,1~10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975万辆,其中多合一的搭载比例超过了20%,主要使用在于A级车。三合一或多合一集成的电驱系统逐步成为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
合众汽车动力总成总工程师刘平宙认为,从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痛点和和整车开发需求出发,结合系统关键属性,零部件技术朝着集成化、平台化、模块化、低成本等方向发展。从当前行业痛难点来看,搭载于新能源汽车电驱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低成本、小体积、高效率、长续航、高可靠、长寿命、高舒适、低噪音、高安全、高智能等十大技术指标。同时,电驱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大体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为分体式,第二代为三合一,逐渐走向第三代,即多合一深度集成。
至此,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首日议程圆满结束。明日,大会精彩继续,将有更多重磅嘉宾分享前沿的技术见解和行业洞察,敬请各位持续关注,共同期待明日更精彩的内容!